北外举行首届“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
2021年5月22日下午,北外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结束之后,首届“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在公司信息楼同传会议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伟德国际victor1946主办、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承办,是首次聚焦“国家翻译能力”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术会议。来自国内三十余所高校的学者、业界代表和公司师生二百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国家翻译能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会议分为主旨发言与专家研讨座谈两个环节。
主旨发言环节由伟德国际victor1946副经理、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秘书长姚斌教授主持。姚斌教授向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和业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背景、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主旨发言嘉宾和点评嘉宾。
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做了题为“从国家翻译实践到国家翻译能力:走向实践翻译学”的主旨发言。杨枫教授指出从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到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反映了我国翻译学科的现实关怀、时代精神和理论气质,并进一步强调译界需要把翻译中国作为翻译学的研究起点,推动建立迈向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历史、中国方法和中国理论的翻译学。
同济大学吴赟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国家翻译规划与对外话语能力建设”。吴赟教授认为国家对外翻译规划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本国所规划并指导的对外翻译活动,是一国文化外交和对外话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对外翻译规划下的文化外译对构建中国国际形象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意义斐然。
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国家翻译实践的工程性质”。鉴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性质与国家翻译实践作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途径和应用场域十分相似,任东升教授尝试从国家翻译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出发,探讨国家翻译实践理论体系的工程技术体系和工程监理体系,指向国家翻译实践超学科研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蓝红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蓝红军教授认为“国家翻译实践”作为一个译学概念提出,建立起了关于国家作为翻译行为主体实施翻译的明确认识,并进一步指出要将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建设成为中国译学的一个合法分支,需要首先回答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如明确研究对象域、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推动国家翻译实践概念建构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
主旨发言环节最后,伟德国际victor1946经理、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主任任文教授发表了题为“国家翻译能力研究:概念、要素、意义”的报告。任文教授提出国家翻译能力指一个国家制定实施翻译相关政策规划、开展翻译实践并提升翻译产品传播效果、利用开发相关资源进一步发展翻译及相关事业等方面能力的总和,由国家翻译管理能力、翻译实践能力、翻译传播能力和翻译发展能力四个子能力构成,并为与会学者代表详细阐释了各子能力包含的若干要素及开展国家翻译能力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胡安江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穆雷教授、伟德国际victor1946夏登山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分别对以上发言报告做出了精辟和全面的点评,在相关概念上进行了思想的碰撞,为国家翻译能力研究和翻译教育提出了诸多启发性建议。
会议的第二环节为专家研讨座谈,由公司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克非主持。王克非教授抛砖引玉,认为中心成立回应了时代的需求,希望中心能够产出更多实质性成果,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如在重点研究中译外基础上,继续加强外译中研究。与会学者代表围绕“国家/国别翻译能力建设”、“中心未来发展方向”两个主题积极交流、分享观点、交换建议,现场气氛热烈。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董事长祝朝伟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会议卓有成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主题鲜明,聚焦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设、实践探索、能力建构与未来发展;二是交流深入,通过五个深度主旨发言,提出了诸多建设性和开拓性建议。祝朝伟教授认为中心成立是翻译学界开天辟地的大事,相信未来必能吸引一大批杰出学者,完成一系列前沿项目,产出一大批优质成果。
会议在公司英语学院教授、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洪涛高屋建瓴、热情洋溢的闭幕致辞中圆满结束,落下帷幕。
本次研讨会旨在一方面正式提出“国家翻译能力”概念,为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集贤纳谏,另一方面引领翻译学界和业界积极思考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关议题,进一步拓宽翻译研究的主体,体现翻译研究跨学科、跨范式、多维度、多界面的特点,彰显翻译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济硬实力、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为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学科力量。